青山相送迎 访王光福之常烟水居

:

烟苍苍。水茫茫。闲访幽人烟水乡。扁舟孤兴长。

蒲含霜。柳含霜。蒲柳萧萧青又黄。水云鸥鹭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行

(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10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殿前欢·楚怀王

: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楚怀王不辨忠良,把忠心耿耿的屈原逼得投了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读罢《离骚》我空自惆怅。屈子的精神品格可与日月争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伤心之余只有苦笑一场。笑你这个三闾大夫心性太强,为什么不旷达超脱心胸开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与其说是江水玷污了你,不如说是你玷污了汨罗江。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mì)罗江。
楚怀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忠臣跳入汨罗江:指屈原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放逐沅湘间,自沉汨罗江而死。汨罗江,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

《离骚》读罢空惆(chóu)(chàng),日月同光。
日月同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lǘ)强,为甚不身心放?
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孟子.离娄上》云:“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沧浪,汉水的下游,这里指汨罗江。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罗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首句以楚怀王三字喝起,气势森然。跟着说“忠臣跳入汨罗江”直接揭露和控诉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平。三、四句是诗人对屈原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沉思,种种伤感、迷惑、反思,尽在“罗惆怅”三字之中。惆怅之余,又忽省悟。第五、六句说从伤心转为失笑,笑屈原过于固执,活得不够洒脱,不懂得从“忠臣”的硬壳中自我解放身心,落得可悲的下场。末句以问作结:“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诗人连对屈原投江也持非议态度,简直是石破天惊,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写,表面上荒诞不经,其实,对屈原的讽笑,不过是冷峭苦涩的反诘,以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蔑视现实,以说屈原不值得为现实牺牲进而彻底否定丑恶的现实。此曲下半首,抑圣为狂,寓曲于笑,能发人之所未发,是全曲最精警之处。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作者散曲风格如“天马脱羁”,此曲命意奇诡洒脱,说明作者的思路确是谁也羁缚不住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开杂咏·夏

: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映开光,逞新妆。 笙歌鼎沸南开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西湖的夏日天空白云万里,微风轻轻的吹拂,是人们喝酒避暑争着去的好地方。

映湖光,逞新妆。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倒映在水里的都是漂亮的新妆 ,在欢乐地歌舞声下西湖的水都在振动。今晚这么高兴就留在这里不要把船摇回去了。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在这里到处吹的都是带着莲花香味的凉风,不如就在这儿枕着莲花的香味入梦。

晴云轻漾(yàng),熏风无浪,开樽(zūn)避暑争相向。
晴云轻漾:晴空白云轻轻飘荡,熏风无浪:带着香气的微风不起风浪。

映湖光,逞(chěng)新妆。 笙(shēng)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笙歌鼎沸南湖荡:各种乐器声和歌声把湖水振得就像锅里在沸腾的水一样,喻西湖夏夜十分热闹。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入梦香:指闻着莲花的香气入睡。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映湖光,逞新妆。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写出夏日西湖云散风轻,是避暑的好地方,歌女的华丽衣服,倒映水中,湖面歌舞飘荡,凉风满座,莲香入梦,让人陶醉其中,乐而忘返。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参考资料:

1、 李伯钦.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安徽:黄山书社,2016:120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yǐ)平山望。不似年时鉴(jiàn)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yàn)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cāng)浪。
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鉴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秋雨豆花凉:指豆花雨,俗以农历八月雨为豆花雨。平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瘦西湖北蜀冈上。年时:从前。锦云:如锦的彩云,比喻缤纷的荷花。吹:传。恨:遗憾。沧浪:此谓深绿色的湖水。

参考资料:

1、 李伯钦.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安徽:黄山书社,2016:120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前二句点明此曲创作时令、地点。豆荚本已藤萎叶枯,委地零落,幸得秋时之雨滋润,故得重绽新花。“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闲。”两句写景,苍茫寥廓而凄凉,“平山”两字确定写作的地点是扬州,时间是秋末豆子开花的季节,而满天秋雨增加了迷茫的色彩。一个“闲”字,写出了当时之倚态,“望”字点出诗人之身在高处。诗人的心境在一倚一望当中自然流露了出来。读者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凭依在平山堂的栏杆上那满面愁苦惶惑的表情。

  三、四、五句,从写眼前之景转到对已逝岁月的回忆。“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晤荷花荡。”镜头一转,作者的思绪飘回到遥远的当年和遥远的绍兴鉴湖。时空转换到那段快乐的生活情境上。湖面上有花团锦簇、翠叶送爽、红花飘香,仙境一般的画面。几位年轻好友指点江山的情景和当下独自凭倚栏杆面对潇潇秋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后三句作者由回忆昔时友人的欢聚情景回到现实,抒发苦闷心情。“西风雁行,清溪渔唱”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实景。远处一行大雁在秋风中艰难飞行,也象征作者到处漂泊的人生状况。“清溪”是作者面对的河流,那里传来渔父的歌声更加重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他的无限感慨好像被这西风中的歌声吹进了沧浪水中一般。“吹恨”是典故满用,是要把自己的幽怨愤懑之情随着秋风而完全抛弃,完全吹入到那沧浪的清水中。作者写渔父短歌,表达出一种寄身山水,浪迹江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抒写的也是一种归隐退逸的情怀。这三句诗感物思人、伤怀,寄寓十分深厚。

  全篇所表现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怀远寄友的范围,曲折地表现了元代统治下知识分子普遍的坎坷人生和备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广的内容。小令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现境,中间是对往事的回忆,时空有两次大的转换,从现实到过去再回到现实,由眼下的扬州到遥远的绍兴再回到眼前,这种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的时空转换扩展了时空和表达情感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702、 毕宝魁.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2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满江红·金陵怀古

: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风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忆经圮坏。寒蝉凄凉地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chóu)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畴昔:从前。孤城:一座空城。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jiāng)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寒螀:寒蝉。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

: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趁着微弱的星光月色,担惊受怕地伫立在纱窗下等候自己的心上人。猛然间听到门外脚步声儿踏踏,只以为是我所爱的他,却原来是风儿吹动了荼蘼架发出的声响。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mò)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tú)(mí)架。
潘妃曲:又名步步桥,属双调宫曲调。冤家:情人的爱称,爱极之反语。荼蘼:又名酴醵,一种蔓生灌木,能开花结果。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这首散曲描写晚上少女在窗下等候情人到来的急切心情,十分细腻。等待时由于焦急、渴望、不安而产生错觉,合乎情理,自然生动。全曲基调轻松活泼,保留了民间俚歌亲切、平易的特色。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是说她趁着微弱的星光月色,担惊受怕地伫立在纱窗下等候自己的心上人,以倾诉衷肠。露凉夜冷,企盼心切,其焦灼之情不难体会。

  “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句则是说正在这殷殷期待之时,猛然听到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少女的心禁不住一阵狂跳,以为是心上人来了,定睛一看,却不见人影,刚才误听为脚步声的,原是风吹动酴醾架所发出的声音。短短几句,将一个笃情、娇憨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曲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描绘特殊情状,制造别致的气氛。先是“带月披星担惊怕”,描绘的是星月在天、清幽冷寂的夜,这种担惊受怕的环境氛围使幽会的场景逼真而动人。之后“久立纱窗下”一句,又塑造出少女痴立的静态形象,表现出空气的沉滞和环境的寂静。

  下文的“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更是巧妙,少女蓦然听得脚步,心上人已临近,似乎马上就将登场。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种氛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让人想要看看来人是什么模样。谁知最后才知道,这竟是个错觉,“原来风动荼蔗架”,满心的渴望和期盼都落了空,气氛一下子由紧张变得松弛从“带月披星”到“久立”,到“蓦听得”,种种情状表现了少女难以抑制的思情。正是痴盼的袭扰才使她对声音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将本与脚步声相去甚远的风吹花架声当做了情人。本是约会将成,结果空喜一场,少女的怨艾可想而知,令读者也为之惋惜。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2页2、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5-2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